中国财经晚报
4月5日川普政府对全球国家掀起关税大战
全球关税大战——全球绿色转型发展正当时|联合碳汇基金
联合碳汇基金(United Carbon Sink Fund)
01关税大战,世界大战
02关税大战的焦点
03关税大战的本质
04关税大战,全球绿色转型发展正当时
05关税大战展望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以一己之力掀起了一场针对全球国家的、海啸般的关税大战。这一大战表面上看是美国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大战,尤其是美中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领域的激烈竞争。但关税大战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呢?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启的,以凯恩斯主义理论和“臭名昭著”的现代货币理论推动的、大规模货币超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并正在酝酿一场可怕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这一世界 “白衣骑士”,最近十年积累的、庞大的债务和财政赤字使其发展到难以为继的局面。川普难以忍受美国向全球输出资本,全球向美国输出产品这一二战后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这一格局必然使美国成为巨大的贸易逆差国。不等全球嚷嚷去美元化,美国则似乎以挥刀自宫、壮士断腕,自废武功的气概,自己要终结自己的美元霸权地位。显然,从本质上看,关税大战意味着全球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的最后终结,关税大战也是美国摆脱这一体系的束缚,实施美国优先,化解和转嫁美国庞大债务的战略选择。因此,就像1971年美元与黄金悍然脱钩一样,美国推动对全球的关税大战也是必然会发生的。更为重要的是,关税大战将倒逼、促进和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发展。
从更加广义的角度看,绿色转型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应当从盲目无休止地GDP发展追求中,转向关注民生、关注就业的低消耗、低债务、低通胀的绿色发展模式,这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趋势下,一个国家/地区的管理者的、最根本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文明社会的核心从来都不是GDP、不是高楼、不是科技含量。事实已经证明,高消耗、高负债、高通胀是一种没有必要且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大多数后发国家/地区,应当高度重视全球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挣脱债务发展陷阱,迈向以满足民生和就业为核心的低消耗、低债务、低通胀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01关税大战,世界大战
从4月5日开始的,美国对全球所有输美产品/服务的国家开征或大幅提升关税,下面是最新的美国对全球国家的关税执行情况。
政策框架与税率分类
1、自4月5日起,美国对所有国家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
2、针对与美国存在显著贸易逆差或高关税壁垒的国家,自4月9日起按对美关税水平的约50%加征额外税率,例如:对中国加征34%并叠加此前20%关税,总税率达54%。最新信息表明,包括惩罚性关税,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上升到125%。
重点国家/地区税率详情
————————————————————————————————————
国家/地区 本次美国加征关税 计算依据 叠加历史关税后总税率
(对美关税差额的50%)
————————————————————————————————————_
中国 34% 67%(中国对美关税) 54%(实际已达125%)
欧盟 20% 39%(欧盟对美关税) 20%
越南 46% 90%(越南对美关税) 46%
印度 26% 52%(印度对美关税) 26%
日本 24% 48%(日本对美关税) 24%
韩国 25% 50%(韩国对美关税) 25%
—————————————————————————————————————
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地区的税率详情
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 46%、缅甸44%、泰国36%、台湾地区32%、印度尼西亚32%、马来西亚24%、菲律宾17%、新加坡10%。
东南亚成为关税大战的“重灾区”,多数国家对美贸易顺差显著或存在贸易壁垒。高关税迫使部分跨国企业重新评估东南亚作为“中国替代制造中心”的可行性。
美国对非洲国家/地区的税率详情
莱索托50%、马达加斯加47%、毛里求斯40%、南非30%、安哥拉32%、尼日利亚14%,其余40多个非洲国家均执行10%的基础关税。值得注意的是,刚果(金)的铜、钴等战略矿产被排除在加税范围外,这样短期保障了资源出口收入,但长期加深了经济对矿产的依赖,阻碍多元化发展。
美国通过豁免关键矿产关税,强化对非洲钴、铜供应链的渗透,试图削弱中国在新能源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而对普通商品加税直接打击非洲本土制造业,迫使部分国家维持“资源出口型经济”,并且加剧了非洲内部经济分化,部分国家转向东南亚或欧洲市场以降低对美依赖,推动全球贸易格局重构。
为应对关税大战,刚果(金)拟立法限制外资矿业控制权,并暂停钴出口以争夺定价权;南非加速与欧盟、亚洲的贸易谈判以分散风险。非盟批评美国违反《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精神,呼吁加强区域市场整合和“去美元化”探索。
美国对中亚国家/地区的税率详情
除哈萨克斯坦被列入美国“对等关税”名单,适用27%的关税税率之外,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其他中亚国家均适用10%基准税率。
美国对南美国家/地区的税率详情
除委内瑞拉15%,尼加拉瓜18%之外,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秘鲁、乌拉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大多数南美国家适用美国10%基准关税。另外,对输美特点产品的关税详情包括:
牛肉产品。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巴拉圭对美配额外牛肉出口适用36.4%关税,而配额内贸易仍维持10%税率。
汽车及零部件。整车自2025年4月3日起加征25%专项关税,汽车零部件自5月3日起加征25%专项关税。
美国对蒙古国的税率详情
根据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自2025年4月5日起,蒙古适用美国10%基准关税。
蒙古利用美国基准税率优势,扩大对美出口(如矿产、农产品),同时深化与中俄合作以平衡市场依赖。美国对蒙古的温和政策可能旨在拉拢其在中俄间的战略地位,但蒙古仍以务实外交优先,避免选边站队。
综上所述,美国对全球的关税大战的重点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而对东南亚国家的关税直接影响到中国,因为,通常情况下东南亚被外界视为中国制造的替代区域。
02关税大战的焦点
由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中美两国存在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是一种威胁,因此,美国对全球的关税大战的焦点实际上是中国,从下列时间线可以窥见一斑。
截至2025年4月15日,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大战迅速升级,并从中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全球范围。
2025年2月1日,美国以“芬太尼供应链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基础关税,并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免税政策。2月4日中国宣布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等加征15%关税,原油、农业机械等加征10%。
2025年3月3日,美国以相同理由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0%上调至20%,部分商品综合税率超过40%。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从4月5日起,全球多数国家(含中国)适用10%基准关税。从4月9日起,针对中国加征34%额外关税,叠加此前累计税率后达54%。
2025年4月8日,中国宣布自4月10日起对美商品加征84%关税。
2025年4月9日,美国再次升级,将中国输美商品总税率从54%提升至84%,覆盖电子产品、机械等领域。
2025年4月12日,特朗普宣布对华关税从84%飙升至145%,并立即生效。
2025年4月15日,特朗普宣布对华关税飙升到245%。
03关税大战的本质
关税大战的表象——贸易逆差
自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白衣骑士“,美国持续向全球输出美元购买力,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以美元为首的全球债务印钞模式推动了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但这一发展模式似乎已经走到尽头,美国当前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36万亿美元,美国人均负债已超过10万美元,川普清楚,照此下去,到他离任时美国债务水平将达到难以想象的50万亿美元,即便美国愿意,也已经没有负债的能力了。数据显示,当前美国政府每季度付息金额已突破650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烧掉72亿美元利息。美国依靠债务印钞模式,滋养出每年20万亿美元,占全球三分之一的庞大消费能力,这一庞大的消费能力供养着全球超过150多个国家,巨大的贸易逆差就是这样发生的,这也是布体系制度所决定了的,全球都因此非常敬仰美国这位伟大的”白衣骑士“。
西方学界有一种以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亚当.弗格森命名的弗格森定律,即任何一个大国,如果其债务利息超过国防开支时,就有可能不再是大国,这种情况曾经发生在西班牙帝国和大不列颠帝国身上,他们都因此失去了帝国地位,去年美国也开始出现债务利息超出国防开支的情况。现在,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心里都明白,这种借债支撑的“白衣骑士”已经走到了尽头,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美国政府近期卖掉了400多座联邦政府大楼,裁掉了1万多政府雇员。川普还计划在10月1日前对美国务院进行深度重组,包括停止美国在非洲的几乎所有外交运作,缩减驻加拿大团队人员,大幅裁撤负责气候变化、难民、人权等事务的机构等,以减少“浪费、欺诈和滥用”。川普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开启了全所未有的内部节流行动,而利用巨大的贸易逆差对全球掀起关税大战,则是川普政府在开源方面的最大的增收行动,这一行动将大幅增加美国的财政收入,并达到遏制中国这个唯一竞争对手快速发展的政治目的。关税大战意味着美国不想再做全球的“白衣骑士”了。
关税大战的根源——债务印钞
自1971年开始,美元摆脱了黄金的束缚以后,美元以债务印钞模式向全球经济体大放水,推动了以贸易和制造业为核心的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也推动形成了庞大的、覆盖全球的美国金融服务业发展。二战后被安排形成的美元霸权地位,在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看起来几乎是难以挽回的、可能酿成全球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超过全球50%规模的金融泡沫正在不断累积,实体经济已经萎缩萧条;不断推高的、难以持续的美国国债规模,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持续半个世纪的债务印钞模式。债务印钞模式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人类正在滥用这一工具。
上个世纪一些保守派经济学家悲观地断言,政府一旦开启债务印钞发展这一潘多拉魔盒,就再也停不下来。川普政府显然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债务危机一旦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庞大的全球债务经济将灰飞烟灭,血流成河。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主权政府掌握了印钞发展这一秘密武器,政府似乎变得越来越庞大了。但是,美国在充当近一个世纪的全球”白衣骑士“之后,现在发现很难做,也做不下去了。因此,川普在眨眼间掀起了海啸般的全球关税大战也就不难理解了,可以说这是美国政府的”垂死挣扎“,也可以说是川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伟战略,关税大战实际上是美国收缩的战略。现在,以美国国债为代表的债务已经开始失去市场平衡,全球对美国国债的需求正在迅速下降,这将是最危险的开始。发生这一切的本质原因就如上个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指出的那样,只要主权政府垄断印钞权,发生债务危机是必然的。人们不禁要问,政府为什么要创造如此巨额的债务?真的有必要创造如此巨额的债务吗?
关税大战的本质——牙买加体系终结的标志
川普政府此次对全球开启的关税大战,表面看是川普个人执政特点带来的,实则是两次国际经济秩序崩溃的结果。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全球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由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暂时关闭美元与黄金的兑换窗口而终结。此次“尼克松冲击”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布体系崩溃后,国际间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货币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特征的牙买加体系。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极少数国家货币构成的牙买加体系中,美元仍占绝对优势。因此,美国仍然需要大量逆差输出来满足国际清偿需求,这是造成美国巨大负债的根本原因,当然也是维持美元霸权的必须代价,这就是著名的 “特里芬难题”。川普从4月5日开启的关税大战,也可以说是川普宣布牙买加体系的终结,也就是说美国自己要终结已经持续80年的美元霸权并将留给世界一地鸡毛。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特里芬坚定地认为,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不论是一国货币还是几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其结果都会一样。
特里芬五十多年前的预言已经被彻底证明,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货币可以成为全球结算和储备货币呢?面对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我们可能只能从上个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理论中寻找答案。关税大战的本质是美国亲手终结自己美元霸权的、美国优先的战略选择,关税大战也将倒逼、促进和推动建立一种崭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这就是包括所有国家在内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04关税大战,全球绿色转型发展正当时
美国不愿意做贸易逆差国了——天塌不下来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全球债务印钞模式,严重扭曲了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催生和创造出了大量不必要的产业和天量的物质财富,过渡消耗了资源并进一步激化了全球不必要的竞争关系。本次美国以一己之力掀起了全球关税大战,对全球各国加征关税,而且除中国之外,全球各国都向美国低头谈判,似乎全球都依赖美国生存发展,人类似乎离不开美国这位“白衣骑士“,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全球超过70亿人仰望着美国,希望从美国3.5亿人但却拥有全球30%的消费能力中获得经济利益,这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即美国承担贸易逆差而取得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现在,由于这一不可持续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美国担当不起了“白衣骑士“的伟大使命了,美元已经成为全球规模庞大的、但饱受质疑和批评的债务货币。川普政府感到十分委屈,认为全世界都在赚美国的钱,因而悍然向全球国家发起关税大战,美元这一收缩态势既是美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工业化及后发国家倒逼自己绿色转型发展的大好时机。
后发国家甘做贸易逆差国——绿色发展道路
全球关税大战将重塑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全球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经济格局,并在这些国家之间产生十分激烈的竞争。然而,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虽然是一种被动的,但却可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调整机会。后发国家从本次全球关税大战中可以看到另外一种崭新的可能,即后发国家没有必要沿袭工业化国家的老路,也不必背负工业化过程产生的各种庞大的包袱,开创旨在关注民生与就业的、广义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这是因为,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文明社会后,一个国家管理者的根本责任是关注民生和就业,而且,社会文明的核心从来都不是GDP,不是高楼,不是科技含量。如果从这一宗旨出发,可以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和政府财政赤字,使国家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在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向全球国家发起关税大战的背景下,大多数后发国家应当放弃努力争当贸易顺差国赚取美元外汇的幻想,制定和实施符合国家实际情况的绿色转型发展战略。
在涉及生存发展的衣食住行,尤其在粮食和能源生产方面,已经呈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技术成果,再加上很好地利用工业化国家过剩的产品和生产能力,后发国家几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则应当十分重视吸取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教训,针对道路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陷入没有必要的债务发展陷阱。例如,发展低空经济可能是解决那些人口较少,地域相对广阔的国家的投资很小、见效很快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在汽车、通讯、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高价值产品方面,后发国家则可以长期扮演市场消费者角色,也可以像美国一样甘愿做一个贸易逆差国,也过一过美国一样的好日子。
显然,上述经济结构将出现进口大大高于出口的局面。那么,本来处于后发经济体地位的后发国家,应当怎样平衡自己的贸易逆差而不被现在的工业化国家肆意盘剥呢?如果通过购买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全球储备货币作为结算和支付工具来平衡贸易逆差,势必回到榨取消耗国内资源换取国际支付货币来平衡贸易逆差的老路,例如非洲中部刚果等国家将继续依赖大量出口木材和矿产资源来平衡贸易逆差。如果继续试图通过大幅提升国家基础设施能力和工业化水平来对抗贸易逆差,则可能使这些国家面临不可持续的债务发展陷阱,而且,全球许多发达国家一直以来也存在一种去工业化思潮,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近半个世纪的货币超发模式,严重扭曲了市场需求,工业化国家创造出了大量过剩的产品/服务,甚至发展出了许多完全没有必要的产业,无畏消耗了大量资源,无畏牺牲了宝贵的生态环境。
后发国家平衡贸易逆差的工具——气候外汇
现在的问题是,后发国家推动旨在以关注民生和就业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那么,后发国家怎样平衡可能产生的大量贸易逆差呢?联合碳汇基金UCSF提出的货币沙漠论等一系列观点推动的、以气候项目及气候永续债为锚发行的绿币GGD气候加密货币,为这一问题找到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绿币GGD设计的理论来源于上个世纪两位全球针锋相对的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货币中性论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论。绿币从前者吸收货币的市场和中性发行观点,从后者吸收货币超发的信用属性,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和信用双重属性。更为重要的是,货币沙漠论认为,全球后发国家气候治理,如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减排与碳汇等重大绿色发展项目应当纳入全球公共领域,而绿币GGD则是针对这些公共领域的绿色发展项目的气候永续债(Climate Perpetual Debt)而发行的。
由于绿币为非主权中性发行,因而绿币对所有主权国家是一种平等的外汇资产,当一个主权国家将绿币纳入自己的储备资产时,即代表这个主权国家对后发国家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绿币气候外汇将对主权货币呈现长期增值趋势。
而后发国家则可以通过支持激励气候项目在本国的规划建设,并从中储备大量的绿币气候外汇资产,这些气候外汇可以用于支付从国际市场采购必须的设备、技术和服务等来平衡贸易逆差。由于绿币GGD以气候项目的利息支付和收益分配驱动发行,且这些收入全部用于从公开市场回收销毁绿币GGD。因此,绿币作为全球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不仅不存在特里芬难题,而且还将大幅提升发达国家信用、私人资本,以及多边开发银行长期资金流向后发国家的风险韧性,从而促进后发国家的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
绿币GGD气候外汇的信用来源包括:
公开透明。货币的本质是信用,信用的基石是公开透明。绿币每一笔发行对应一个气候项目,每个项目的基本信息对应一枚全球可视的NFT通证。
气候正义。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呼吁建立创新的气候融资机制来支持后发国家的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绿币可以在南北国家之间达成高度共识,可以化解南北气候矛盾。
中性发行。绿币发行体系具有的非主权、非盈利、无核心三大中性特点。由于气候正义,全球南北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货币储备等方式支持和提升绿币的信用水平,使绿币成为一种债币合一的、结算即清算的全球气候外汇。
债务驱动。全球数以千计的气候项目的利息收入及保留收益分配,将全部用于从公开市场回收销毁绿币GGD,这一正反馈流量将形成强大的市场推力,推动绿币对法币的长期增值趋势。由于绿币基于区块链的全球流动性,以及日益严峻的全球货币超发可能带来的货币危机,将使绿币成为全球主流配置资产之一。
主权背书。绿币信用的另一项且十分重要的来源是主权信用背书。绿币在发达国家与后发国家之间建立起了最具风险韧性的气候融资方案——气候外汇,这是化解南北气候矛盾的加密解决方案。因此,绿币将成为拥有许多主权信用背书的气候加密货币。
05关税大战展望
19世纪末形成了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支配地位。由于多种原因,金本位制在一战前就已经面临崩溃,尽管在一战后曾演变为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形成了一种不受单一货币统治的货币体系,但这一国际货币制度,在1929-1933年的那场全球经济危机中土崩瓦解了。
二战后的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会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新型国际货币制度,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结束了之前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力不足,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然而,布体系随着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事件戛然而止,美元从此与黄金脱钩而成为一种单纯的信用货币。随后,一种名为牙买加体系的国际金融制度于1976年诞生并沿袭到现在。这一体系确认各国可以让其货币汇率在国际货币交易市场上自由浮动,同时也允许主权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由选择汇率政策,以加强主权国家对其货币政策的控制。牙买加体系还强化了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并最终完善了一揽子货币构成的全球储备资产,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牙买加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正式将黄金剔除支付货币,就像黄金替代贝壳,纸币替代金属货币一样,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牙买加体系大幅提升了国际贸易和金融的灵活性。但是,这一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度也给强势货币狙击弱势货币,储备货币国家恃强凌弱,阻扰后发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避免的弊端。
综上所述,我们对本次关税大战之后的、未来数十年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国际金融制度方面,脱离了黄金束缚的牙买加体系将继续运行,全球不太可能重新回到金本位制度。由于数十年的货币超发,全球主权货币总体处于收缩趋势,而加密货币将迅速成为主流应用,尤其是在国际支付和储备方面,如绿币GGD等许多优秀的加密货币将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一揽子货币,并且占比会越来越大,加密货币将成为国际贸易、投资的重要清算工具,也将成为全球各国主要的外汇储备资产。更为重要的是,改进后的牙买加体系,将克服以美元或少数几个主权货币作为全球结算和储备货币,对全球尤其是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危害。在经济发展领域,旨在拯救人类地球家园的全球气候意识形态将快速崛起,全球已经形成践行联合国《未来契约》的共识,面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如气候变化、贫困、不平等和全球健康问题等重大挑战,许多国家将抛弃无谓的GDP追求,踏上关注民生、关注就业的低消耗、低负债、低通胀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以绿币GGD气候加密货币计价的气候永续债工具及其气候外汇设计,将在联合国2024年巴库气候大会制定的每年13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计划中大显身手,为全球后发国家气候项目提供大规模资本融资,促进和推动后发国家减贫与绿色经济发展,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减缓地缘政治冲突,为联合国2050年全球净零排放,以及到本世纪末的全球气候控制目标做出重要贡献。